懶的更新到blogger了

本站2010年10月以後的,都更新到google docs上了:
連結在這裡
顯示具有 軟體小測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軟體小測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5/09

用一般帳號執行 tinyproxy

有時想用某地方的資源,可是不在該網域上,
雖可以 ssh 上去,但就是不方便,於是想在那台電腦上架個簡易的 http proxy。
再利用之前的 ssh 穿牆術,應該會很方便吧。

不過沒有 root 權限,找了一下sourceforge的資源,發現有一套 tinyproxy,
看到tiny就很高興,因為總覺得是找對了 ^^
https://www.banu.com/tinyproxy/
下載了tinyproxy-1.6.4.tar.gz
$ tar zxvf  tinyproxy-1.6.4.tar.gz
再進入 tinyproxy-1.6.4 資料匣裡
$ ./configure --prefix=$HOME/.tiny
把安裝目錄設定到家目錄的 .tiny 裡吧 ^^
之後就
$ make
$ make install
就安裝好了。 不是很大的程式,所以過程很快。

進到 ~/.tiny 後會發現有三個資料匣  [etc] [sbin] [share]
主要是去修改 ~/.tiny/etc/tinyproxy/tinyproxy.conf 檔

User 和 Group 我是改成自己的帳號和所屬的群組,不過後來看過 log 檔後,覺得應該不用改...
因為不是用 root 執行,所以它內定就會設定成執行者的 UID/GID

Port 當然改成自己喜歡的 port....原本內定是 8888

DefaultErrorFile 和其他 xxxxFile,都改到家目錄的 .tiny/share/tinyproxy/相對應的檔

Log 檔 和 Pid檔,當然也都指到 .tiny 目錄內。

MaxClients(10),MinSpareServers(1),MaxSpareServers(5),StartServers(2) 也不知調多少好,
反正我都比預設值再調小一點...應該只有我一個人自己用...調太大也無意義。

Allow 當然只開放 127.0.0.1 ,其他都不開...因為我會用穿牆術進來,所以算是本機使用。



執行時,主要是要指定到正確的 tinyproxy.conf 檔..使用 -c 指定 conf 檔
$ ~/.tiny/sbin/tinyproxy -c ~/.tiny/etc/tinyproxy/tinyproxy.conf

結束時,只要查看 pid 檔,去kill掉就好了。

穿牆就用(假設用port 8888)
ssh -fNL 8080:127.0.0.1:8888 myid@target.sshd.site
意思是說,以myid的身份,把本機的 8080 和遠端的 8888 port 建個通道。
而遠端的 8888 其實是 一個 http proxy.....
這就代表,我只要在本機瀏覽器的 proxy 設定為 127.0.0.1 port 8080 ,
實際上就可以用遠端的身份連上該網域的資源了。
(不過tinyproxy只能代理 http,ftp的就不行了 ^^)
--
另外,今天才發現 PuTTY其實也可以設定 tunnels....唉,用了這麼久,今天才發現...





2009/02/09

Game Maker 7

不知道為什麼,對GameMaker蠻感興趣的,也不是真的能寫出什麼遊戲,但就很想玩玩看。
之前也有買過中文版的RPG Maker,不過每次執行時都要放原版光碟,快被煩死了。

前一陣子因為某種原因,知道了有Game Maker 7這個免費的軟體(當然付費的功能會多一些 ^^ )
就下載來試試看,一樣沒做出什麼成品,倒是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它的 tutorial ,算是練習英文吧。

順便也記錄了一些摘要,就留給自己以後看吧:

http://www.costik.com/nowords.html

A puzzle is static. A game is interactive.
A toy is interactive. But a game has goals.
Stories are linear. Games are not.
Traditional artforms play to a passive audience. Games require active participation.

So What Is a Game?
A game is a form of art in which participants, termed players, make decisions in order to manage resources through game tokens in the pursuit of a goal.


Game Maker 7(http://www.yoyogames.com/)
Not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objects" and "instances" of those objects. An object defines a particular game object with its behavior (that is, reaction to events). Of this object there can be one or more instances in the game. These instances will act according to the defined behavior.

object : 定義object的行為(該object對事件的反應)
instances of those objects : 這些 object 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 instance

房間預設值 30(是1秒鐘的意思),所以如果Alerm 設定 50,就等於1又2/3秒

變數是 Case-Sensitive !

每個instances都有的變數:
x : the x-coordinate of the instance
y : the y-coordinate of the instance
hspeed : the horizontal speed (in pixels per step)
vspeed : the vertical speed (in pixels per step)
direction : the current direction of motion in degrees (0-360; 0 is horizontally to the right)
speed : the current speed in this direction
visible : whether the object is visible (1) or invisible (0)
solid : whether the object is solid (1) or not solid (0)
depth : 深度
image_speed : 1(正常動畫播放) 0(停止動畫播放) 1.5(較快) 0.5(較慢)
image_xscale : 水平方向倍率
image_yscale : 垂直方向倍率

全域變數:
score : the current value of the score
lives : the current number of lives
mouse_x : x-position of the mouse
mouse_y : y-position of the mouse
room_speed : current speed of the room (in steps per second)
room_caption : caption shown in the window title
room_width : width of the room in pixels
room_height : height of the room in pixels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變數,可以在Game Maker 的 Documentation 裡找到)

使用自已的全域變數請以 global. 開頭 (global 加 . )

深度(depth)值愈高的會愈先被畫(也就是在比較低層),即 下層 <-- 高 -- depth -- 低 --> 上層(可以是負值)

Event 在 Other 裡有一個「Animation end」代表動態圖片跑完一輪後就......
可以用 invisible 的事件來控制物件(記得要將這個看不見的東西加入到room裡喔)
要插圖進去有 Draw 的事件...然後再加入 畫圖的 actions

png圖檔存入 Game Maker 的 spirits時,就失去透明度了,Game Maker會用該圖最"左下角"的顏色當成透明色。

2009/01/22

在OB2D裡編譯ImageMagick

前一陣子買了一台EeeBox(不含XP的),目前作業系統是安裝 OB2D,
雖然覺得硬碟有點小慢(copy資料時就覺得有點慢...為了省電?),但目前是穩定的運作中。
(uptime 看一下 up 15 days......很少人EeeBox開這麼多天的吧......當server的例外 ^^)

最近正好想安裝phpBB3來玩玩看,下載和安裝還蠻順的。
不過phpBB3可以用到 ImageMagick 來處理圖片,但OB2D裡當然是沒有的,
那就自己抓下來編譯吧。

解開ImageMagick後 ./configure 是正常的
可是 make 後發生錯誤,什麼 /usr/bin/ld cannot find -lperl 之類的,
明明就有安裝 perl 啊,怎麼會沒有 perl 的lib呢...
cd /usr/lib
ls -l | grep perl
發現有 libperl.so.5.8.8 這個檔案,猜測是檔名不對,
那就設個link試試看吧
sudo ln -s libperl.so.5.8.8 libperl.so
果然跟我想得一樣,這樣再 make 就正常了。
--
OB2D:http://b2d.tnc.edu.tw/phpBB2/viewtopic.php?t=2754
phpBB:http://www.phpbb.com/
ImageMagick:http://www.imagemagick.org/

2008/12/07

怎麼會有這麼棒的軟體

網路上亂逛,找到一套叫作 Graphviz 的軟體,
網站:http://www.graphviz.org/
看起來是套流程圖的繪製軟體。

簡單操作後,發現是套功能很強的軟體,
只要簡單寫幾個字,就可以畫出漂亮的流程圖。

範例0:sample0.dot
digraph G {
a -> b -> c;
b -> d -> c;
a -> c;
}

之後執行 dot -Tpng sample0.dot -o sample0.png
(不只dot,也可以用neato ......)
就會產生sample0.png:



範例1:sample1.dot
digraph G {
c[shape=box]; // C的形狀是矩形
a -> b -> c;
b -> d -> c;
a -> {e;f} -> c[style=dotted]; // 可以用{e;f}同時連兩個,樣式都是虛線
edge [color=red]; // 從這裡開始,link線都是紅色
node [shape=box,style=filled,color="0.7 0.1 1.0"]; //從這裡開始,節點都是 矩形 填滿
a -> g;
g [label="OH I am \ng"]; // 是g ,但是label可以被修改
g -> a [label="link label"]; //link的label也是可以設定的
g -> 中文;
中文[fontname="TW-Kai"];
}


之後執行 dot -Tpng sample1.dot -o sample1.png 產生下圖:



範列2:sample2.dot
digraph G {
node [shape=box,fontname="TW-Kai"]
校長 -> {教務處;學務處;輔導處;總務處;人事室;會計室};
教務處 -> {教學組;設備組;註冊組;資訊組};
學務處 -> {訓育組;生教組;衛生組;體育組};
衛生組 -> 健康中心;
輔導處 -> {輔導組;特教組;資料組};
總務處 -> {事務組;出納組;文書組};
會計室 -> 會計佐理員;
}

之後執行 dot -Tpng sample2.dot -o sample2.png 產生下圖:



不只png,它也可以輸出成 gif,svg,.....很多格式,自已試吧。

2008/10/25

用SystemRescueCd製作還原用的DVD

之前寫過硬碟的備份與還原之後,就一直在使用 SystemRescueCd(http://www.sysresccd.org/)。
目前版本到1.1.0了,不過因為之前很多電腦的備份都是用 0.4.0版,所以也還繼續使用這版。

目前比較常用的方式是,用sysresccd開機完機後,再把隨身硬碟接上,mount後開始還原。
其實感覺上也都還好,只是常想,能不能直接製成DVD,把sysresccd和備份image檔一起放到DVD裡,開機後就不用再插入硬碟了。
實際上是可行的,官網也有教了,不過還是應該自己試一次看看。

測試環境:
使用 SystemRescueCd 0.4.0版(systemrescuecd-x86-0.4.0.iso)
作業系統使用 Ubuntu8.04(裡面已經有 growisofs 程式了)
最後沒有直接燒在DVD,而是先做成一個 iso檔。(因為這樣可以拿到別台電腦燒)

步驟:
1.先產生一個空白的檔案(my.iso)
touch my.iso

2.然後把原始可開機的sysresccd先寫入iso檔內
growisofs -dvd-compat -Z ./my.iso=/path/to/systemrescuecd-x86-0.4.0.iso
(第一次用 -Z ,後面的路徑要自己改掉)

3.最後加入還原用的檔案
growisofs -M my.iso -R -J /path/to/your/files/
(第二次之後用 -M ,可重覆多次,最後的路徑要自己改掉)

這樣就完成我自己要的 iso 檔了。
馬上拿去燒錄,馬上測試,發現真的是可以開機的(至少我的電腦可以)。
而且額外燒進去的檔案就在 /mnt/cdrom/ 裡。
--
其實我把燒完的片子放在WindowXP裡,並沒有看到那些檔案,只看到原始的sysresccd的內容。
不過用它開機真的可以在 /mnt/cdrom/ 裡找到燒進去的檔案。

2008/03/23

Matlab的替代程式

這學期的課程,似乎是要使用到Matlab,
一直都有聽過這是一套功能強大的軟體,但也一直沒有用過。
終於在今天使用到了,可是回家怎麼辦...也買一套嗎...為了修課而去買,不太划算。

網路上找了一下看有沒有替代的軟體,發現有人提出了幾個,
趕快把網址記錄下來 ^^ 方便自己使用。
FreeMat(目前3.6版,約10MB):
http://freemat.sourceforge.net/

Scilab(目前4.1.2版,約15MB):
http://www.scilab.org/

Octave(目前3.0.0版,約35MB):
http://octave.sourceforge.net/
http://www.octave.org/

目前只先抓了FreeMat(最小的^^)來試用看看,
介面和Matlab有些類似,而今天所練習的例子都可以正常的執行成功。

不過還是看之後會用哪些功能而定吧。

2007/10/23

用PXE開機去還原系統

話說公司裡的電腦,明明有還原的機制,但只要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會生出一些有的沒的,
實在是因為用的人太多太雜了,所以該重灌的還是要重灌。

之前有寫過硬碟的備份與還原 ,之後就很常使用SystemRescueCd
所以目前的重灌方式就是帶著一片SystemRescueCd + USB外接硬碟(含image檔),
被玩壞一台就重製一台。

很久沒有再連上它的網站去看了,不知道現在已經到第幾版本,昨天連上去看看,是0.4版,
再往下看,主要功能之一是「PXE Network booting」,這麼棒的功能,怎麼可以不試試看呢。
如果成功的話,只要找一台電腦來開機,就可以用它來還原別台電腦了。

今天,就隨便選了台電腦主機A來當主角(192.168.0.2)。
開機時,在boot:畫面時按F6,有一些對於使用pxe功能的解說,
=====.....=====
開機過程省略
=====.....=====
開完機後,
1.先設定主機A的ip (gateway和dns應該沒設都沒關係吧)
 ifconfig eth0 192.168.0.2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0.255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1 (呵...個人習慣把gateway設在.1)
2.修改/etc/conf.d/pxebootsrv
 可用vi,裡面主要是設自己的網段、ip、dhcpd發放ip的範圍.....看了就知道。
3.啟動服務/etc/init.d/pxebootsrv start

天啊!就這麼簡單?真的這樣就可以了?趕快找台電腦來試吧。
另,說明檔裡面有講到,client端除了要能網路上開機以外,
要有280MB(另一個說300MB)的ram -_- 真的假的!?...算了,反正這裡都512MB

好,選定一台電腦B,進bios設定去啟動網卡上的boot rom,
開機........真的進去了(高興)
哇!開的好快...比用光碟開機還快(很高興)
疑...停下來了!?在下載一個100多MB的檔案.....(其實這裡也跑得很快)
這個檔案就是原本應該燒在光碟片裡的,現在整個用http的方法從電腦A抓到電腦B的ram裡。
開機完成了,跑得....很快(因為都放在ram裡了能不快嗎 XD )
※註:開機完後,電腦B的網卡要重新設定,可執行 net-setup

再來,就是在電腦A執行partimaged來當還原用的伺服器,
電腦B就可以連線上來還原了。
接著電腦C...電腦D......嗯,比之前又更方便了,真是個好東西。
--
*理論上,應該可以允許很多人同時連上去還原,但我只要第二個人上去一下子,就一定掛掉...
*試用nfs分享出去,也是第二個人連上去就出現檔案被lock住....
也就是說我同一個時間只能還原1台,應該是有哪邊沒設定好吧,
雖然是美中不足,但比起之前的方法,已經又更方便了(至少不用每一台去放光碟開機片)。

2007/09/21

Google的線上簡報Presentation

Google線上簡報工具終於推出了,
之前就一直有聽到消息,前幾天終於發表了,
馬上試用,做一個線上的簡報來試試看,
http://docs.google.com/Present?docid=dhtm7m2j_85f5gs5c&fs=true

目前看來,它的功能很陽春,可以插入文字和圖片,
更換投影片的背景主題,和一些簡單的排版功能,可發布成網頁。

雖沒有動畫特效和音效,
但和之前的 Google Docs 一樣,可能線上多人共同編輯。

2007/02/05

終於有點了解什麼是window manager

從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介紹的 X Window 簡易設定檔設定
http://linux.vbird.org/linux_basic/0590xwindow.php

在windows使用 InnoTek的VirtualBox 開一個虛擬機器
http://www.virtualbox.org/

掛上bv1al的 LiveCD KNOPPIX-BV1AL-20050417.iso

開機指令用
boot: root ttf2ram lcd

開機完成後(當然是進入X),先用 netstat -na 看一下,果然6000 port是LISTEN
下指令
# X :1 &
(因為 :0 已經使用了)

果然也上開出來了,但是空白的畫面上,只有一個滑鼠遊標可以移動.....
再來用 netstat -na 看一下,果然多了一個 6001 port 在 LISTEN 的狀態。
(原畫面6000在 Ctrl + Alt + F5 , 新畫面6001在 Ctrl + Alt + F6 )

再下指令開個xterm在新的畫面裡
# xterm -display :1 &

果然出現了一個xterm,但是沒有工具列,不能移動。

再下個指令,開個最基本的window manager
# twm -display :1 &

哈,工具列出現了,可以移動了,真正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 window manager :)

先把twm kill掉吧,換另一個window manager
就直接在這個畫面打
# icewm &

果然是不同的 Window Manager.... :)


2006/08/03

[軟體]jp2a

之前貼過一篇textimage軟體,
http://yhlintw.blogspot.com/2006/01/textimage.html#links

今天又逛到一個可以把jpg檔轉成文字(也可轉成html)的工具
名稱叫jp2a(jpg2ascii)
原來還是有人寫這種東西的,
網站在:
http://jp2a.sourceforge.net/
可下載到win32的執行檔,圖片,指令如下(供自己下次參考):

jp2a --color --html --background=dark --size=60x30 -html-fill
--output=jp2a_msjh.html newmsjhmark.jpg

註:以上是一整行,圖片也可以是以http開頭網頁上的圖
--color 代表上色
--html 轉成html
--html-fill 每個字元加上背景顏色(應該會好看一點)
--background=dark | light 似乎是網頁的背景顏色 dark=黑 light=白
--size=60x30 是指文字的60欄30列,因為英文字的 高度>寬度 ,所以如果是1:1的圖,寬比高2:1似乎不錯
--output=jp2a_msjh.html 設定輸出檔為 jp2a_msjh.html

來源圖檔

[圖片上傳有問題,以後補傳]

轉換後(這是抓下來存成的圖片)

[圖片上傳有問題,以後補傳]

如果想看實際轉出的網頁,我放在這裡:
http://yhlintw.googlepages.com/jp2a_msjh.html

2006/05/25

[心得]硬碟的備份與還原

最近一直在找一些自由軟體,也在尋找有沒有類似GHOST的自由軟體,

先是在自由軟體技術交流網找到了一套 g4u (意思是 GHOST for UNIX)
http://freesf.tnc.edu.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630
它的方式是可以利用ftp,將本機的硬碟資料完整的傳到網路上的ftp server上,
也可以反過來還原(當然它也可以針對本機 硬碟/分割區 對拷)
試用了一下,其實是不錯的,因為它用 dd 去存取整顆硬碟的資料,
所以不管你硬碟上是什麼樣的檔案系統(ext2,fat32,ntfs.....)、作業系統 都沒差,
反正就從硬碟頭到硬碟尾完完整整的拷成一個檔案(可壓縮),再上傳。
但是相對的,所花的時間就多(因為它不能判硬碟的某部份有沒有資料,
而且有些硬碟上檔案看似刪除了,其實還留在原地(除非真的清空)。

為了時間與空間的考量,還是找一個認識不同檔案系統的軟體好了,

網路上找到一個叫 Partimage 的東西(應該是很出名吧,不過我是找了才知道的)
它可以處理大部份的檔案系統
stable:ext2fs/ext3fs,Reiser3,FAT16/32,HPFS,JFS,XFS
beta:UFS(Unix File System),HFS(MacOS File System)
experimental:NTFS (←網站上說,ntfs只要能成功做成image的,就能成功還原)
不過,它只能在 Linux/Unix 環境跑,但我想備分/還原的是windows分割區,不想為此重灌,
還好網路上也有人做了一片系統救援Live-CD,裡面已經包含Partimage了,真是太好了。

SystemRescueCd(Partimage網站上推薦這一個)
下載後燒錄後,是一片可開機的linux環境的救援光碟片,
裡面包含了許多工具(但我主要是用partimage,還有開機時可以打 freedos 可以進入freedos),
網路部份只要網卡設定好,ftp smbmount 都是可以用的,

使用SystemRescueCd裡的partimage做備份和還原
*光碟開機,直接按Enter進入就可以了(也可以先按F2,F3..看其他的選項設定)
*會停在設定鍵盤的畫面,我都是選英文鍵盤--41
*設定網卡
+開完機後,如果有DHCP的話,應該網卡已經設好了,先用 ifconifg 看一下
+如果沒有DHCP,手動設定參考如下:
-如果要手動設定以eth0為例, ifconfig eth0 192.168.0.xxx netmask 255.255.255.0
-如果會連到其他網段,請記得,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xxx (其中xxx為gateway ip)
*mount放image的磁碟機,我是做一個叫 mnt 的目錄啦 (mkdir mnt)
+較新的版本好像可以用 ftpfs...但我用起來怪怪的,故不使用
+usb硬碟(接上去用dmesg應該可以看到它抓到什麼名字,我用的版本抓到 /dev/uba1)
-mount -t vfat /dev/uba1 mnt/
+網路上的芳鄰(假設分享名稱是abc)
-smbmount //192.168.0.xxx/abc mnt/ [ -o username=YourWindowsAccount ]
*這時 mnt 裡就可以 存/讀 硬碟image檔
*cd mnt 後,直接執行 partimage ,再來看是要備份或還原,就照該程式的說明了
因為有簡單的操作介面,應該是看得懂才對。
如果是作成 image 檔,假設檔名叫 hda1.gz,每600MB分割一個檔,則會生成
hda1.gz.000 , hda1.gz.001, hda1.gz.002.......
還原時,要打完整的第一個檔名,如 hda1.gz.000,接著它會自動依序處理 001 , 002....

Partimage也可以當server,讓10台電腦連進來做 備份/還原 ,一些記事如下
*程式名稱 partimaged
*該server的所在電腦,主要是提供 存/讀 images
*使用者名稱要加入 /etc/partimaged/partimagedusers (權限600)
*上述使用者名稱必須是系統的使用者(在/etc/passwd裡有名字的)
(不過,我執行遠端還原時也沒問我帳號密碼啊……是因為我用root嗎?)
*預設port是4025
*最好在「放images」的目錄裡才執行 partimaged ,因為它會把執行的目錄當成遠端連進來的預設目錄(算是為了方便起見)

題外話:關於備份 MBR 順便也做了實驗 (怕以後忘了,還是寫一下吧)
dd if=/dev/hda of=mbr count=1 bs=512
以上指令可以把hda(第一顆ide硬碟)前512bytes備份成一個叫 mbr 的檔案
反過來,如果要把mbr檔案寫回硬碟的指令是
dd if=mbr of=/dev/hda

後來網路上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其實mbr只有前 446 bytes
再來的 64 bytes是硬碟分割表... 446+64=510..那剩下兩個bytes呢?
是 55 AA 代表結束吧!?

做了簡單的實驗,先把分割狀態用紙筆抄起來,然後
dd if=/dev/zero of=/dev/hda count=1 bs=512 (小朋友不要學喔)
好,當然是毀了(連最後的 55 AA 都沒有 ^^),
用 fdisk /dev/hda 時會告訴你分割表有問題,它可以修復,ok就讓它修吧,
順便手動填入剛才抄下來的分割狀態,重新開機,退出光碟
………………慘了,c槽開不了機(我有設定可開機,果然mbr是不能亂玩的)
再把SystemRescueCd放進去重新開機
開機時進入 freedos,然後下 fdisk /mbr (早就想玩這個指令了)
再重開機,還是先進SystemRescueCd,把前512bytes拷成檔案來看
發現分割表還在…而前446bytes也有一些東西在裡面了,
所以,dos裡的 fdisk /mbr 這個動作,應該是把mbr(前446)還原掉。
(我以前一直以為這個動作會連分割表都清除……原來不會啊……呵)
再重新開機,退出光碟,又可以正常的從 c槽開機了(原來mbr要正常才會去找c開機)
--
g4u網站:http://www.feyrer.de/g4u/
Partimage網站:http://www.partimage.org/
SystemRescueCd網站:http://www.sysresccd.org/

2006/04/22

[心得]XAMPP

架設一個 Apache + PHP + MySQL 的網站,對我自已來說應該不算是太難的事,
但是如果有人把這些全部整合起來,
安裝步驟只要「下載」→「解壓縮」→「啟動」然後就都好了,
移除步驟只要把該目錄「刪除」就能完全清乾淨,
有這種程式的話,為何不使用呢 ^^

XAMPP就是這樣的一個程式
http://www.apachefriends.org/en/xampp.html

目前可以下載以下作業系統的版本,
Linux(tested for SuSE, RedHat, Mandrake and Debian) ← 這個版本舊稱是 LAMPP
 對我來說主要是 apache + php + mysql + phpmyadmin + proftpd ......

Windows(98, NT, 2000 and XP)
 有Basic版和Lite版
 對我來說主要是 apache + php + mysql + phpmyadmin + filezillaServer + ......

Mac OS X

- - - - - 分隔線 - - - - -

目前我己用過 for windows的 basic和lite版,
放在隨身碟裡可以把 phpBB 灌進去帶著跑。

不過預設的啟動方式,會有一些安全性的問題,在網站對外開放前要自己注意一下,
*MySQL root 帳號沒有密碼
*MySQL 可經由網路存取(非限定在本機)
*PhpMyAdmin 可經由網路存取(非限定在本機)
*範例檔可經由網路存取(非限定在本機)
*(linux)ProFTPD的nobody帳號的密碼是已知的。
*(linux)MySQL和Apache使用相同的使用者nobody
*(windows)Mercury和FileZilla的使用者是已知的。

--
相關網站,其實我是從:
http://portableapps.com/
知道XAMPP的 :)

2006/03/30

[心得]QR Code

最近在一些日本網站上常常看到一張正方形的黑白圖片,(日文的yahoo網站首頁就有了)

看起來有點像是被打上馬賽克的感覺,一直在懷疑那張圖到底是什麼意思。

直到今天上了某個中文網站,也看到類似的圖片,上面的說明是「我的 QR Code」,
看來那種東西叫做 QR Code(Quick Response Code)。

從網路上查詢一些資料後,那現那種圖片其實就是「條碼」,不過不是平常在使用的條碼,
而是「二維條碼」,似乎日本已大量在使用?
看來我是落伍了……


比起平常使用的條碼,QR Code可以放入更多的內容。
順便也在網路上找到一個可以線上產生QR Code的網站(如下)
http://nfggames.com/system/qrcodegen.php
馬上試用(如下圖,內容是「Hello World!! 換行 後加本blog的網址」)
不過,我手上沒有可以解QR Code的東西(例如手機)
所以也不能試啦,就等著以後台灣也流行時再來使用吧。


2006/02/01

[軟體]Scale2x

http://scale2x.sourceforge.net/index.html

在sourceforge上找軟體,看到一個似曾相似的東西─Scale2x
好像在哪看過,仔細想一想,就是在玩模擬器時的某一種特效。
一般模擬器遊戲畫面,其實都很小,所以放大後「格子狀」的情況很明顯,
而Scale2x可以用它的方法讓畫面看起來比較沒有那麼格子狀(即時處理)
網站上可以下載windows版的執行檔,把png檔變成2倍的大小的png檔
(好像也可以3x 4x...)
scaler.exe from.png to.png (會用到libpng.dll和zlib.dll)
附圖是虎克船長的抓圖,一張是直接放大兩倍(左),另一張是用scale2x放大的(右)。

2006/01/31

[軟體]textimage

從sourceforget.net打pixel找到了,雖然主要不是要找這個,但覺得蠻好玩的
首頁在:
http://textimage.sourceforge.net/
算是一個「文字型的圖片」(用文字去組成某個圖片的意思)Postscript格式的產生器
從該網站上可以抓到textimage.c的原始檔。
依站上說明打「 cc -O2 -Wall -o textimage textimage.c」就會產生一個 textimage 的執行檔。
使用方式為
./textimage xxx.rgb 100(圖寬) 100(圖高) -o xxx.ps text1.txt text2.txt .....
會把xxx.rgb的圖片(寬高好像要和圖片真實的寬高相同),用 text1.txt text2.txt....裡面的文字來填滿產生 xxx.ps 的檔案
(好像不能產生.html)
目前也只支援.rgb的格式,如果是.jpg或.gif檔,可先用convert工具轉換成.rgb的格式
我使用Knoppix-BV1AL的版本玩的,裡面有這個轉換工具,也有可以看ps檔的Viewer
(只要下 convert xxx.jpg xxx.rgb 就可以轉了)

我自已試用的結果
使用檔案
newmsjhmark.gif(276x276)


test.txt(裡面的文字只有「Welcome_To_MSJH http://www.msjh.cy.edu.tw/」
$ convert -resize 100x100 newmsjhmark.gif newmsjhmark.rgb
$ ./textimage newmsjhmark.rgb 100 100 -o newmsjhmark.ps test.txt
轉出來的檔案,感覺上有點長,因為行距太大的關係吧,
所以後來先用PSP轉newmsjhmark.gif大小為 100x50,再
$ convert newmsjhmark2.gif newmsjhmark2.rgb
$ ./textimage newmsjhmark2.rgb 100 50 -o newmsjhmark2.ps test.txt
抓圖如下

2006/01/22

[連結]ssh穿牆術

以下是google快訊蒐尋gvpe意外找到的好文 :)

媒抗Blog: alibaba
基本上都可以穿牆,用起來也算順手,其中的gvpe是個人覺得最滿意的穿牆符咒,夠安全(
甚至比日本師所傳的還好),也夠方便。 ... 不管vtun、gvpe、openvpn基本上就是走kernel
2.4.x以上的TUN/TAP提供的tunnel來建構vpn。其中vtun是以自己的咒語加密,它宣稱 ...


以下是個人看過後使用的經驗:
可以在家裡連到公司的內部網頁,
舉例:
公司 Host A : 163.xxx.xxx.101 (在防火牆內,有開sshd允許22 port,帳號aaa可通行)
公司 Host B : 163.xxx.xxx.102 (在防火牆內,80 port只對 163.xxx.xxx.0/24開放)
家裡 Host C : 192.168.0.101 (不是真實ip也沒關係,只要能ssh連線)

以前我都是先用ssh登入aaa@HostA後,再用文字模式瀏覽器lynx去開 HostB的網頁
現在可以在家裡 Host C 下咒語:
ssh -fNL 8080:163.xxx.xxx.102:80 aaa@163.xxx.xxx.101
之後再家裡就可以用 FireFox 打上 http://localhost:8080/ 就可以透過ssh連到公司Host B的網頁了。
原來這種方法不只能用在Host A的資源,而是可以用 aaa@HostA的身份去使用某主機的某port。